文章标题
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怎么走
内容导读: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怎么走……



发布时间:2007-08-27 | 栏目:冷眼看热点
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怎么走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也直接影响着工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成为了作用于社会发展基础主要力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直接关系着社会环境变化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如何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农业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关注并迫切解决的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形成了人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走出这“最后一公里”,将科技送到农民的手中、送到田间地头,发挥科技应有的作用,这也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陕西省农技推广部门以“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整合资源、创新方式、项目带动、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提升三项示范工程实施水平,加速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大力推广重大粮、油,经增产提质技术,不断强化推广体系与能力建设。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

■   陕西现状
  据介绍,“关中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陕南优质稻油增产节本增效示范工程”和“关中灌区百万亩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等三大项目是陕西省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省农技推广系统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加速良种良法配套、推动农业科技入户的重要举措。陕西在认真总结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核心示范方田建设标准,充分扩大示范带动效应,经过农技推广人员的努力,2007年上半年,“关中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在关中26个县(区)建立优质小麦项目区274.14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主推了统一供种、统一播期播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条播、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等“五统一”统一标准化栽培技术,项目田表现出了明显的增产优势;“陕南优质稻油增产节本增效示范工程”在陕南10个县(区)主推“优质稻示范工程”,集成推广了“增加密度、减氮增磷、稻曲病防治,节水灌溉”等优质高产增效技术,建立百亩以上示范方田257个;“关中灌区百万亩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在关中灌区23个县(区)配套推广了“硬茬抢时早播、三肥到位、四水跟上、合理密植”高产节本增效集装技术,在项目区构建了“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片、县有示范方”的核心示范体系。
  2007年,陕西在关中灌区和陕南地区进一步深化“三项示范工程”实施内容,按照“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陕西各项目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开展技术培训,把高产栽培技术和优质良种送到示范村农民手中,加快了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陕西开展创建“超吨粮示范村”和“优质稻百村典型示范”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效。陕西省农业厅决定在关中灌区组织开展夏玉米丰产竞赛活动,以带动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全省秋粮增产增收,实现以秋补夏的战略目标。截至目前,夏播玉米任务已基本完成,高产田块已全面落实,项目区夏玉米由于加强了抗旱播种措施,加之后期雨水及时,夏玉米苗情长势良好,丰产竞赛活动进展顺利。同时为进一步挖掘陕西省春玉米生产潜力,提高春玉米区单产水平,创造出全国的高产典型和先进经验,由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专家,组织榆林市榆阳区和靖边县农技部门开展了地膜玉米超高产创建活动,目前,玉米长势整齐,有望实现吨产目标。
  同时,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省农技推广部门,依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推广了优质粮油、地膜覆盖、节本增效等重大技术,为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突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促进粮油增产增收。该站组织全省农技部门,以优质品种为突破口,按照区域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研发组装相应集成配套技术,发挥了良种良法增产提质的叠加效应;二是围绕节约型农业,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免耕栽培技术是顺应农业新阶段、新形势发展起来的现代农耕技术,它省去了耕翻整地,简化了农艺流程,降低了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收种争时和“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结合陕西生态条件,2007年陕西还进一步加强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深化技术储备力度,加速技术更新。一是引进试验新品种,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三北26、锐步1号等2个玉米新品种,结合品种特性,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按照“一村一户,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示范,群众观摩带动”的方式,在全省4个县布点试验,试验示范面积近40亩;继续引进示范豫芝Ⅱ、郑芝98N09、郑95-8等3个芝麻新品种,在三原县布点30多亩进行试验观察。二是扩大荠蓝1号示范面积,实行订单生产。在去年小面积示范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特性,总结完善了相应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在宜君、耀州、彬县、澄城、凤翔、泾阳、韩城、淳化等县示范种植荠蓝1号700余亩,并全部实现订单生产。三是不断完善免耕栽培技术体系,发挥增产节本特点。在陕南10个县试验示范了水稻旱育免耕抛秧技术和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在陕北黄陵县引进示范了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
  为了保证农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几个相关部门做出了及时到位的工作。一是全力服务“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发了通知,指导各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积极选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包抓示范村,为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千村范万村推进”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配合有力。配合农业厅科教处做好了全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编印《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农业科技入户报》等,并对8个部级小麦示范县进行了田间测产和绩效考评。三是农情测报及时准确。为强化农情测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测报制度,建立了15个农情监测网点,先后组织各监测网点开展了小麦旺长、小麦冻害等多项监测、调研、信息发布和上报,提出了麦油作物春管、夏管意见,形成了《当前我省渭北早地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等调研报告,对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农情动态,指导基层农技部门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为了给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工作宣传和信息交流,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把宣传工作作为全站的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全省农业中心工作,结合“三大示范工程”、“两个创建活动”和夏玉米丰产竞赛活动的实施,加强工作宣传和信息交流,形成了舆论声势,营造了良好氛围。在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大篇幅、多层次予以宣传报道;在《农牧信息专报》上发表专题报道,组织编印《陕西农技交流》,发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编印培训教材,编发《陕西农技推广》杂志,刊发技术文章,向基层发送;在陕西农业网上开设了“农技推广”栏目。一系列举措实施,扩大了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工作交流,为农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扩大了农技体系的影响,树立了农技体系新形象,增强了农技体系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泛开展调研,加强农技体系建设。一是坚持“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保障经费供给、创新推广方式”的原则,配合厅人事处、产业化处起草了《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细则》。二是为进一步落实1993年省上下达的乡镇种植业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选择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因子,科学制定了《全省种植业县以下公益性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测算标准》。三是为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进步,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配合厅产业化处对《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初步形成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草案)》。四是为进一步加强陕西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配合厅发展计划处对全省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十五”发展情况和“十一五”期间准备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和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五是在全省农技推广系统开展了文明行风创建活动,从强化班子建设、重视学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行风建设、推进和谐单位建设、抓好业务工作等六个方面对这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行业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能的提升,提高了政府、农民等社会各界的满意度,树立了农技体系新形象。

■   陕西举措
  找准正确的工作定位,才能履行好工作职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陕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围绕全省粮油生产大局和农业厅的整体战略部署,立足本职工作,以主抓重大实用技术推广为切入点,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服务为目标,以推广良种良法集装配套技术为核心内容,整合农技力量,以实施小麦、玉米、优质稻油三项示范工程为工作着力点,实行主导品种到村、配套技术到户,强化技术培训,狠抓关键环节技术指导,把示范工程的核心内容落实到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较好地履行了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树立起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新形象,取得了“政府认可、农民满意、企业信赖”的效果。
  在重点的粮油技术推广工作中,陕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依托农技体系网络和技术优势,按照“纵向一体、横向联动”的联动机制,整合农技资源,吸纳科研教学部门、种子企业、加工企业等多方参与,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技部门公益性职能与市场机制相衔接、智能技术与物化技术相结合、企业与农技部门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有效途径。全力贯彻落实,是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工作思路理清后,目标任务明确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近年来,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协作有力,职工思想统一,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抓关键技术到位和工作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示范工程实施中,站上及时组建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包抓科室,逐级分解计划任务,夯实各方责任,组织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包村抓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管理,使示范工程成为近年来农技推广部门进展最快、影响最大的亮点工程。
  构建和谐单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是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三型”机关建设的延伸,是保障一个单位出效率、出业绩的内在要求。为了达到单位和谐发展的目标,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并积极推行了“树正风、干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抓住苗头,关心职工生活、提倡团结友爱,要落实到干部职工心头”的做法,努力营造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整体奋发向上、单位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种利益和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陕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始终把标准化示范方田建设作为推广优良品种、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方法,全省农技部门建立了“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片、县有示范方"的核心示范体系,展现了示范田的增产增收优势,实现了示范田与周边农民的互动,起到了“应用者尝到甜头、坚定了信心;观望者看到希望、树立了决心;疑惑者转变观念,解除了疑心”的示范效应,实现了点上突破、面上拓展、以点带面,加速了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普及。“三大示范工程”实施面积逐年增长、主推品种覆盖率快速提高、整村推进示范村数量不断增加,都是示范体系以点带面的效果。

■   现实瓶颈
  当然,农技推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它面对的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而实施这一推广工作的执行者在目前中国主要是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出现了基层政府机关和农民群众的距离,以及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现实短缺,从而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据记者基层采访了解,目前我国乡镇一级部门的农技推广人员大多数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据调查:陕西乡镇级农技推广部门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2.31%,中级职称是13.81%,初级职称40.45%,无职称人员占40.45%。乡镇级非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51.06%,而与有关法律规定的专业人员比例不得低于80%相比有很大差距。有些县十多年没进一个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从而造成了基层机关的具体业务执行力下滑,在农技推广方面造成的结果就是最终实施的脱节。也正是由于这种人事控制权的限制,县区级农技推广部门无法与乡镇一级有效衔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阻塞,无法达到基层,这也是“最后一公里”难以跨越的重要原因之一。陕西在加强体系建设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在部分地方,乡镇一级因多种因素对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管理权改制的不理解甚至抵触依然存在,这也导致了农技推广的区域不平衡甚至部分地区的终结。
  据了解,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管理问题,国家近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以期从立法的高度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国家政策,陕西各相应部门也在积极符合出台陕西实际的相应政策。根据政策精神,陕西拟把各乡镇农技部门和相应工作人员划归上级农技部门管理,将乡镇农技部门作为上级农技部门的派出机构并直接管理,或者,将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相应独立设置,由乡镇政府代管上级相应部门业务监管。同时净化县乡级农技推广人员的人事队伍,其用真正的专业农技人员。此种办法的实施,将有效的保证农技推广渠道的畅通,保证先进政策、经验、技术等各种信息的快速有效传达和落实,有利于农技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与农民群众的直接接触和沟通,便于信息的传递和上下级协调,以及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经费不足也是农技推广难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据了解,2006年陕西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全省各县财政对农技部门拨付总额只有6百多万,而仅榆林市某县就占6百多万,占全省总额的95%以上,而更多的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财政经费拨款几乎为零。没有经费就无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优秀人才,也没有办法对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更没办法进行新项目试验,从而导致一系列链条式、循环式发展的不利局面的出现。所以,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更要有省市县乡(镇)的大力配合、协调,也希望有更多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投身于农业生产之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这个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sdcnw.com/Item/Show.asp?id=790&m=1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肃竹时空
ad
肃竹个人官方网站所有内容均属肃竹原创,肃竹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
QQ:151796400|Tel:17392328115|E-mail:shkcn@163.com
肃竹全文 || 关于肃竹 || 肃竹搜索 || 文章订阅
肃竹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版权所有:时空中国 ||  || 站长: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