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社会对林业的要求更加多样,林业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来武装头脑,认真审视、分析国际国内林情和省情,深入思考和仔细谋划各项林业工作。
从国际上看,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当前,森林资源锐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等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林业问题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签署了《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2007年12月第62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森林文书》,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加强森林培育和保护,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特别重要的是,由于森林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重要功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森林减排被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在去年APEC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持续管理网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得到与会各国首脑的热烈响应。同时,森林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总之,通过发展林业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缓解能源危机,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战略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森林稀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生态问题也十分严峻,特别是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生态负荷日益加重,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职责,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肩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
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造纸等工业的发展,要求林业在生态保障、节能减排方面担负更重要的任务;关中城市群建设和全省城镇化建设,要求林业在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林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富裕广大群众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森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林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产品。陕西林业建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9.6%提高到现在的37.26%,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陕西林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全国林业发展的形势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态还比较脆弱,保障能力还不够强。土地荒漠化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环境承载能力还有待提高。林业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全省的林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9.6%,还拥有1.1亿亩森林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但提供的产值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虽然统计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尽完善,但是也说明陕西省林业产值还很低,林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生物质能源方面还大有可为。这些都表明,陕西省林业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陕西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建设“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宏伟目标;袁纯清省长在省十一届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植树、全面绿化作为改变陕西生态脆弱状况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让绿色覆盖三秦大地”,对今后陕西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陕西林业人努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稳步推进林权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陕西全省2007年累计完成造林366.7万亩,占下达计划任务300万亩的122%,其中人工造林204.4万亩,飞播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102.3万亩。“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全面完成了102个村的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共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57.2万株,占建设任务的100%,试点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陕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亮点。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有130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9300万株。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开始启动,国家下达的能源林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森林经营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千阳县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佛坪县中美森林健康项目等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地按照建设“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实施区域性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活动,全省造林绿化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陕西林业工作者认真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依法保护林地资源,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2007年审核征占用林地369起,审核林地面积5万多亩。在41个县区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生产商品材9.39万立方米。封山禁牧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成效越来越显著。针对去年春季气温持续偏高,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和火源管理,把森林火灾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79起,受害森林面积0.31万亩,火灾受害率为0.02‰,低于0.2‰的控制指标。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871.3万亩,完成防治面积578.5万亩,成灾率控制到5.38‰,无公害防治率达到74.8%,测报准确率96.4%,种苗产地检疫率91.0%,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控制指标。特别是去年陕西省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4年以来首次实现美国白蛾无疫情,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通报表彰。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绿盾二号行动”、“区域性严打”等专项治理活动。全省森林公安共受理各类林业案件4112起,查处4061起,综合查处率为98.7%,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630多人次,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使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持基本稳定。
在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出台以后,陕西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文件精神和全国退耕还林会议精神,积极配合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编制《陕西省退耕还林巩固成果专项规划》。2006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基本完成,2007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已经安排部署到位。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83.8万亩,管护森林面积1.1亿亩。在认真开展年度省级复查的基础上,对全省天保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四到省”自我考核,工程档案管理得到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38.6万亩,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面积30.3万亩,编制了《陕西省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召开了全省防沙治沙大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化龙山、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了朱鹮野化放飞活动,顺利完成了我国政府向日本国赠送一对朱鹮的工作。秦岭植物园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编制了《秦岭植物园详细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迁地保护区土地和地面附着物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土建、道路工程的招标等建设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日元、德援等外援项目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补植完善,完成了“中莱友谊林项目”可行性研究,丝绸之路亚行项目、碳汇造林项目、小渊基金项目、中韩造林项目等一批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成立了陕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试点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全省林改试点工作在太白等10个县启动并有序开展。建立了厅领导挂钩联系林改试点县制度,加强对林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市和10个试点县积极行动,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林改试点《实施方案》。目前,试点工作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各试点县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实地勘界确权工作。林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07年,陕西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召开了秦岭北麓生态景观产业带建设现场会和全省红枣产业现场会,林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新增红枣、核桃、花椒等各类干杂果经济林40多万亩,林果产量200多万吨。森林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接待游客和直接收入分别比2006年增长40%和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多亿元。认真筹备参加了“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全面展示陕西林业产业的主要成就。
在国家退耕还林投资大幅减少的情况下,2007年,经过积极争取,陕西省林业建设投资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中、省共下达陕西省林业各类建设资金及经费36.1亿元,与2006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中央基本建设资金3.5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9.6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9亿元,利用外资及吸引社会资金1.1亿元。三北防护林、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程项目投资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森林公安派出所、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等一批新项目也挤进了国家盘子。省级财政新增投资7000多万元,专项用于“三化一片林”、秦岭植物园、国有林区管护站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陕西还报送储备林业项目100多个,已有3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批,为今后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2007年共完成各类林业适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面积135万亩。林业科普宣传和林农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共培训林农30万人次。组织编印了《陕西省林业科技“十一五”规划》,开展了“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组织开展了林业科技成果评审推荐工作,共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科技进步奖9项。审定通过了5个省级林木良种。继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派出境外考察和学习培训团12批(次)、52人。林业法制建设有了新突破,经过多方努力,《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组织开展了全省林业行政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
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陕西省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林业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今年全省林业工作总体目标,陕西省制定了大力推进城乡绿化、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继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强化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大力推进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全省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继续落实好“十一五”全省林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一个保护,狠抓三个提高,实施两个带动,推进产权改革,加快“绿色陕西、生态陕西”建设。制定的目标任务是:全年计划营造林300万亩;依法管好全省1.1亿亩森林资源,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5.3‰以内;全省林业建设总投资达到36亿元,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65亿元以上。
为了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陕西林业系统提出必须坚持和把握好的几个重点。首先要牢牢把握生态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目标。具体到陕西省,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目标,搞好林业的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升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多种功能的需求;其次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进一步解放思想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陕西省林业工作来讲,解放思想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迫切。当前,陕西省林业工作存在着体制机制僵化、潜力挖掘不够等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思想不够解放有关。要发展现代林业,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破除观念上的障碍,彻底消除思想上束缚,把林业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放在全国林业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谋划;再次要不断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激发林业的内在活力,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理顺生产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体制。深化林业改革,从陕西省来讲,当前重点是搞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把5300万亩尚未划分到户的集体林承包到户,对已经承包到户的集体林要完善合同,确权发证,彻底扭转集体林权属不清、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在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的同时,积极探索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改革和分类经营的路子,不断调整完善政策,建立起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第四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林业要发展,各项政策必须符合实际,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在坚决管好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人工商品林和农田林网树木的更新采伐,放开农民房前屋后树木的采伐。实行伐一栽一或栽二的政策,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减。要放宽林种比例,生态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要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注意营造生态公益林,结合实际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提高农民收入。要建立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主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财政、信贷等政策扶持,为林业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第五要始终不渝地抓好森林经营。长期以来,陕西十分重视造林绿化和采伐利用管理,但这种只抓两头、不抓中间的做法,也带来了林地效益不高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林业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森林经营管理不够,这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陕西省林地面积已达到1.84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6%,要进一步提高林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能再走林地规模扩张的路子,必须在挖掘内部潜力、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最后要全面落实兴林富民的根本宗旨。发展林业,归根到底就是要造福于人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宗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兴林与富民相结合,让栽树的人受益,使务林的人得利。兴林是林业发展之本,富民是林业发展之基。只有兴林,才能不断夯实富民的资源基础;只有富民,才能不断壮大兴林的社会基础。坚持兴林富民,既要富林农群众,也要富林业职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林农群众、林业职工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本文地址:
http://www.sdcnw.com/Item/Show.asp?id=1322&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