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9 | 栏目:形散神更散
又是春节,逐渐丧失的年味,不仅是文化的遗失
年年难过年年过,这些年的春节,我们失去了什么
中国有一句老话——过了腊八就是年,也就是说过年的氛围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事实上,在农村更早,在陕南、四川、湖南等地,冬天都会做腊肉,做腊肉需要较长的熏制过程,一般冬月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会杀过年猪、做腊肉,也就是说从此时开始,年味便已经来了。
当然,杀过年猪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养猪的人少了,做腊肉也都是买一些肉象征性的做一点。也很少有人家有熏制腊肉的条件,也就只能卖别人家量产的腊肉了,当然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所以,入冬就有的年味便推迟了很多,腊八当然也被忽视了,直到了年底了,依然没有年味。
传统民俗中,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过年模式。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传说灶王爷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漫长的二十多天,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了。那个时候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讲究和不同的说法,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约定俗成的。仿佛是很陈腐的习惯,但是现在想想,没有了讲究的年味,又仿佛缺了些什么。
如今,过年成了除夕匆匆回家,初六匆匆离开,剩下的几天除了吃吃喝喝,也没什么别的项目了。曾经那些讲究是没有了,每天都一样的节奏,所谓的拜年很多都是用手机完成了,就连压岁钱也在手机上解决了。甚至同在一个家里,也各自待在自己的屋里,交流也是在手机上发信息。
小时候的大年三十给祖先上坟、贴对联、守岁是必要的环节。对联都是自家写的,爷爷和父亲是我们当地写字很有名的,很多人家都会到我家来写对联,来的人多了,提前几天都会有人找上门。那个时候贴对联比较全面,只要是门、柱子都会贴,就连猪圈门也会贴上“马牛羊年年旺盛,鸡犬豕岁岁平安,六畜兴旺”等。但是现在对联都是买的印刷烫金字,甚至是商家送的广告联,看起来金光闪闪,却已经没有原来的味道。不过对联也就是看那几天,几天过后,很多家都是大门紧锁,谁还在乎门口是什么呢?
至于民间的秧歌、花灯、社火、采莲船等春节喜庆活动,早已成了一种工作任务了,而且表演的地方也不再是在村里,而是到了县城,跟着大队伍在各个乡镇的花车后面在大街上转一圈,就算完成任务了,与百姓无关,与传统无关,与年味无关。老百姓看不见,当然也没有兴许看。这些逐渐丧失的年味,也许不仅是一种文化的遗失,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变化,是人们在疲于奔命的岁月中,已经扛不起传承的担子,不得不遗弃那些追求和回味。
如今,春节假短成三天了,把周末挪来挪去也才凑出七天,春节变得简单了,年味淡薄了,或许也是一家人坐下来说说家长里短的事了。但是有很多事越说就越多了愁绪,工作、生活、健康、财富仿佛这些应该是成为自己幸福元素的,却在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幸福。不仅让人想起一副对联:过年难,年难过,难过年,年年难过年年过;做人苦,人苦做,苦做人,人人苦做人人做。
肃竹2020.1.19.10:40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本文地址:http://www.sdcnw.com/Item/Show.asp?id=11536&m=1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