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5 | 栏目:形散神更散
“双十一”火爆背后,是文化的繁荣,还是文化的缺失
把所有节都过成“情人节”,“双十一”就只知道买买买
马上“双十一”就到了,一大批商家正红着眼、提着刀盯着每一个人的钱包,而一大拨中国网民也正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准备着在这场大战中花钱过节。但是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双十一”是个什么鬼,有什么值得大家热血沸腾的呢?
首先来看看“双十一”,其实这个所谓的“节”就是一个专门用来搞笑的,既不是“洋节”,也不是“土节”,而是产生于校园文化里面一种恶搞的颓废元素,据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某高校男生宿舍四个哥们为“脱单”而绞尽脑汁诞生的这个节——光棍节,四个“1”像极了一根棍子,用它来代表光棍也许非常形象。大多数大学生生活的都是无聊,也都会用一种看似无聊的方式来消遣自己的无聊,所以这个节日一诞生就被众多无聊青年热捧。
其实类似于光棍节的由中国无聊青年自造的节还是很多的,比如“三七”少女节,就是傍着“三八”妇女节诞生的;比如“1024”程序员节,就是借用程序员最常用的数据之一“1204”而来的,当然也还有另一种难以启齿讳莫如深的说法。
“双十一”成为购物狂欢节,是2009年11月11日某电商平台借着“光棍节”而搞的促销活动,结果就这样一年比一年火,参与平台也越来越多,演变成了如今的每年一度的购物大战,仿佛不在双十一买点东西,就不配过这么一天一样。
这些年,中国青年过节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这种时尚显得却是十分无知。在各种西洋节大量涌入的时候,中国青年极其踊跃,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万圣节……这样一大批节日,到了中国,再配合中国本来就有的大量传统节日,使中国青年们几乎每天都在处于一种节日的喜悦之中。
但事实上,热衷于过这些节的青年们,他们并不一定懂得这些节日的意义。在中国当前,那些什么节都过的人,大都是文化素养贫瘠的。而当前,在中国的各种节日,包括“洋节”“土节”和诞生没几天的各种恶搞节,对于这群过节族来说,都是“商家忽悠节”和“傻子购物节”,可以统称为“情人节”。有一些人根本不会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只要一听见是节,就会趋之若鹜,都会当情人节去嗨,甚至连清明节、母亲节等都不放过。
昨天和朋友们说购物,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刻意去赶在什么节日购物,都认为这种节商品未必便宜,更重要的是,抢下的东西大多数并不实用,很多都是长年不用。
当前是一个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中国传统节日出门,外国节日入中国,民族节日大众化等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文化交流和繁荣的一种形式,新节日诞生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表现。但是节日的根本是一种“文化”,如果连这个基本的元素都不懂,这不是文化的繁荣,而是文化的缺失,是庸俗的泛滥。
肃竹2019.11.5.10:50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本文地址:http://www.sdcnw.com/Item/Show.asp?id=11275&m=1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