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杨安平——三个月的代教,一生的老师
内容导读:杨安平是我的老师,他的教师生涯也只有三个月,但是他却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影响了我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3-12-01 | 栏目:心灵行走
杨安平——三个月的代教,一生的老师
  关于杨安平,我每次想写他的时候,总觉得无比沉重,无法下笔。而在我的文学作品中,时常会有一个角色,身上有他的影子,而在最新的长篇小说《西安漂客》中,男二号在我写时的心中原形就是他。
  杨安平是我的老师,他的教师生涯也只有三个月,但是他却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初中是在小河庙上的,年轻人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中学的。因为在1991年,我们这一班毕业后,小河庙就没有中学了,我们算是小河庙中学史上的绝笔。
  1990年,初二的下半学期,开学快一个月了,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历史、地理老师都没有来,听说是进修走了。在那样一个鬼不下蛋鸟不拉屎的学校,校史上都还未曾出现过一个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哪年要有考上高中的也都会被惊为天人,大多数都是上到初三,考完毕业试就不参加中考直接回家等毕业证了。所以,有没有班主任或什么代课老师在那个时候仿佛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结果可能都一样。如果放到现在,这就是教育公平话题了,因为山区的教育状况让大量的学生失去了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也失去了更多就业或创业的条件。
  开学一个月后,天还很冷,有一天还下了雪,校长带着一个年轻人进了教室,这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了。
  班主任杨安平就如同他自己的笔名——常人一样,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太平常了,就连他的年龄也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在别的老师面前,他就是个小孩。
  因为是代教,所以在学校是受到其他老师排斥的,除了校长等几个年长老师会特别关照他以外,其他的老师基本上和他就不来往,再加上低的可怜的工资,他也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关于杨老师的私人情况,我是陆陆续续的知道的,据说他早早失去了父母,自己撑起一个家,自己上学还供养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妹妹上学。他是勉县八中刚刚毕业的,没有考上大学。学习算不上多好,但是获得过全市作文大赛的第一名。
  写作文这种活对我们这些同学来说,比上山砍柴难得多,为一篇周记七天憋出六个字还读不通的事算是家常便饭,因而也都没有兴趣在作文上费什么心思。
  有了老师和没有老师最大的区别是有了老师课堂上玩的机会就少了,学不学是一回事,但是被抓到罚站甚至站在门外面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还是要点面子的,更何况班上某某女生还是心中的女神,哎呀妈呀,这要是形象大跌那该是多么难堪的事啊!所以学习也就成了一种任务。
  我不谦虚地说,我是那个时候横考竖考都是第一的那种,但即便这样,我也是没什么信心的,因为在那个学校考第一就如同吃了新盖中盖一样,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大家都不学的时候,自己稍微一用功就上去了。当然不是大家不愿意学,很多学生做梦都想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甚至考上大学,但是很多人都梦想都最后成了两半,“想”或者“梦”。
  杨安平给我们的见面礼就是写一篇作文,名叫《开学了》。虽然已经开学一个月了,但对于他来说是新的开始,对于我们也算是完整的开学了。我记不得自己写了什么,因为我的确是不会写作文的。但是那次之后的课堂上,杨老师当众读了几篇他认为好的文章,当然也没有我的,我也觉得人家写得好,但我不会写。从那天开始,杨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同时也提倡写日记。周记是要检查的。记得在之前,语文老师在讲作文的时候,尤其是记叙文,喜欢说流水账,就是没什么重点。而杨老师却说不要怕写流水账,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流水帐,日记就是记下每一天的账目,只不过是将觉得有意义的多写几笔。
  学生生活其实是枯燥的,因而流水账也很枯燥,有时候翻看连续几天的日记,内容都是一样的。
  终于有一天,杨老师在读优秀周记的时候,我的被读了。终于,哈哈,终于有我的戏了。多少年写作文都是挨批的,终于被表扬了,我感觉就像是土匪终于加入正规军打了反动派受嘉奖了一样。其实那篇文章很简单,只是写我周日上学,一个人走在路上,想起鲁迅先生那句“喜欢独来独往的人,不是神圣就是恶魔”时的想法。但是或许是我的想法触动了他,所以得到了他的认可,这篇周记我至今依然保存着。
  从教学的角度讲,杨安平的教学水平不算最好的,但是却能让人很感兴趣。我是一个对历史课极没兴趣的人,怎么都记不住。而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只得了27分。因为我对那些时间怎么都搞不定,杨安平讲历史就像是讲故事,在黑板上画了一连串的箭头圈圈,这一招还真有效,听他讲历史还真有趣味性,居然让我在这个阶段喜欢上历史了。
  要说教学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在语文上。因为我说过我是不会写作文的,每次考试语文丢分的肯定是作文。但是杨老师是个文学爱好者,也是作文高手,他教会我写作文。杨老师喜欢写诗,在这之前,我知道的诗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一行的,没有新诗这个概念,杨老师喜欢新诗,他有很多瘦高个的诗刊,就是《星星诗刊》,所以说从那时开始,我与《星星》诗刊相识二十多年了,也成了我之后十几年必看的刊物(近几年买不到了)。在新诗的接触中,我渐渐的领悟到了文字的魅力,杨老师有一首诗《告中学生》,最后两句“不要惊飞了/那只小鸟/失意与流行歌曲中的那句憧憬”深深的打动了我。杨老师给我看了一本书《琼瑶的诗》,那个时候我不知道琼瑶是谁,但我觉得写得很好,也许现在从新诗角度看,已经不算什么诗歌了,但那个时候我却被那种文字和文字中描写的爱情所感动(不好意思,在这里显得有点早熟),我决定把它抄下来,120多首诗我花了几个星期抄完了,杨老师知道我抄的时候,没有鼓励我,只说有时间多读读。
  教室后面的黑板一直是学生乱画的地方,杨老师让我们办黑板报,两周一换。我的字写得不好,但他让我抄。我记得抄写的第一段内容,就是他推荐的《明姑娘》中那段明姑娘用声音等描绘盲人世界所无法看见的彩色世界片断。当时虽然无法完全体会,即便是对了全部小说也不能明白那种爱情,但是却让人深深的震撼与那种文字之中。
  当时杨老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精神上的。我们这些山区孩子,带有天生的自卑和自弃,因而对以后的考试没有太高的期望。但是杨老师他没有放弃我们,老师都不放弃学生,学生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呢?杨老师说我们就是他的弟弟妹妹,起初大家都以为是客气话,拿现在说法是作秀,但后来大家知道是真的。他不仅是教学上鼓励我们,生活上更鼓励我们。学校大灶只卖米饭没有菜,学生都是自带咸菜辣子等,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吃白米饭,杨老师自己做饭,经常让大家去分享,虽然大家都不好意思去,但都还是去过,被叫得多了,大家吃饭都时候都不回教室,因为他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隔壁。我们男生都喜欢打篮球,这也是学校唯一的体育项目,杨老师也和我们一起打球,但他球技不高,比我都差,但他却玩的很投入,在这种氛围下,大家会更加融洽。
  学校是没有音乐老师的,也没有音乐课,杨老师教我们唱歌,他教了我们不少歌,记忆最深的是两首《我的未来不是梦》、《让生命去等候》。
  其实仔细回想杨老师的三个月,对于我们来说,也许真的是平常的,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但是也就是这三个月,我们全班的四十多个人都深深地留恋他。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流水账,他用他简单平凡的教育手段,在我们的一生的流水账上写下了自己的一笔,而这一笔,却在关键的时候,让我们有了勇气。
  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很短暂,但是记忆是深刻的。期末开始前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谈话,谈话很简单,他说我是生活的有心人,这个学校校风环境是差了些,但是关键是自己要努力。后来也和其他几个同学单独谈了话。
  我们都知道,考完试,他的代教生涯就要结束了。我们学生商量,决定每人出1块钱为他办一场欢送晚会。
  考试的倒数第二天晚上,晚自习下了,熄灯了。月光如水,学生还没有完全睡觉,操场上传来杨老师的歌声“走在忠孝东路,徘徊在茫然中……”那首我们熟悉的《让生命去等候》在校园里回荡。校园安静了,整个校园都只能听到他的苍凉悲怆的歌声。在这样的时候,原本以为会有学校领导或者其他老师或其他班学生的干预,但是没有,仿佛大家都懂得他的心思,所有人都静静的聆听他的歌声。我们班的宿舍,有人叹息,也有人啜泣。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次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
  第二天考完试,我们班学生就开始布置欢送会场。其实没什么可布置的,就是把桌子挪开,再黑板上写几个大字。直到这时,杨老师才知道我们要给他办欢送会。
  七月是炎热的,这一天早上是晴朗的,中午开始乌云密布,当我们开始晚会的时候,大雨就开始了,这一切仿佛就是老天的安排,直到后来很久我们才知道,这一场大雨,造就了载入史册的洪灾。
  那个夜晚,是欢送会,但是没什么演出节目,从头到尾,无论是击鼓传花还是自愿表演,大家表演出的大都是杨老师平时教我们的内容,这也许算是大家对他的一次汇报演出了。
  晚会没有征得学校同意,但也没有被干预,其它年级同学后来也来凑热闹,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最后,大家集资买的酒被全部打开了。大家轮流给杨老师敬酒,杨老师也是来者不拒,一一喝下了。
  醉了泪了。那一夜,男生女生都喝了酒,很多同学都流泪了。那一夜的悲怆都交给最后流着泪一起合唱的那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放假了,杨老师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杨老师了。
  我们这一班学生上了初三,只有十几个参加了中考,有一个考上勉一中、两个考上勉二中,也算是给了杨老师一个答卷,给小河庙中学校史画了一个句号。
  高中时我和杨老师通过信,但后来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大学了、后来工作了,我都试图找到他。前几年得一个教师节,我通过政府渠道找到了他们村村长,幸运的是他在家,和他通了一次电话,当我叫他杨老师的时候,他有些愕然,也很是感慨,他说这么多年你还记得,我说这一生我都不会忘。
  是的,这一生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但是这样影响我的,没有人能与杨安平相比,他不仅让我喜欢上文学,成了一个诗人,混迹于媒体,不间断的写着喜欢的文字。更让我养成了越是恶劣环境下越要强大的生活态度,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又是几年过去了,又失去了杨老师的消息,前几年他还在西安的建筑工地打工,我去找过但没找到,现在不知道他在哪里了。
  杨老师,你还好吗?你的学生想念你。
  忘了说一点,杨安平老师的地址:杨庄乡(现属元墩镇)杨庄村。
  2013年12月1日22:25分于西安
本文地址:http://www.sdcnw.com/Item/Show.asp?id=9802&m=1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肃竹时空
ad
肃竹个人官方网站所有内容均属肃竹原创,肃竹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
QQ:151796400|Tel:17392328115|E-mail:shkcn@163.com
肃竹全文 || 关于肃竹 || 肃竹搜索 || 文章订阅
肃竹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版权所有:时空中国 ||  || 站长:肃竹